轴承常见故障类型及损伤根源解析

轴承在机械设备中扮演着核心角色,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。据统计,约30%的旋转机械故障源于轴承损坏。例如,一起货物列车脱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轴箱中的一个轴承过热,导致车轴断裂,造成了严重的事故后果。

轴承损伤根源分析

轴承一旦失效,往往伴随着设备停机的风险,因此查明损伤根源对于预防事故重演至关重要。轴承损伤通常有一个渐进恶化的过程,直至无法正常工作,此时损伤证据可能已经难以辨认。
外部颗粒(污染物)侵入轴承,运动过程中会在滚道上形成凹痕。这些凹痕边缘会升高,形成类似坑洼的形状。这种局部几何变化会破坏油膜形成,导致材料疲劳。起初表现为表面微裂纹,最终导致材料剥落。随着轴承继续运转,剥落区域不断扩大,初始损伤点(凹痕)逐渐消失,使得问题根源难以追溯。

轴承损伤类型及其根源

磨损

磨耗磨损:由微小异物(如金属微粒或碳化物)引起,这些异物会磨损滚道和滚动体,导致轴向游隙或内部间隙扩大,进而缩短轴承寿命。

粘滞磨损:在轻负荷、润滑不良的情况下发生,由于滑动导致润滑膜破裂,引发材料转移。

疲劳

来自滚道表面下的疲劳:由滚道表面下方的交变应力引起,导致材料裂纹和剥落。

来自表面的疲劳:通常由润滑不足引起,导致金属与金属接触,表面出现裂缝和微剥落。

机械腐蚀

浸蚀:由于轴承座内的温度变化导致湿气积聚,进而腐蚀轴承表面。

摩擦腐蚀:在轴承外径与轴承座之间或轴承孔与轴之间发生,由微小的相对运动引起,可能导致轴承圈开裂。

电腐蚀

当电流通过轴承时,可能导致材料局部熔化或回火,形成褪色区域或小坑。

电流泄漏也可能导致损伤,形成类似洗衣板的凹槽。

塑性变形

静态负荷或冲击负荷:产生过载,导致滚道上形成凹痕。

搬运造成的凹陷:硬物撞击轴承表面导致的损伤。

破裂和开裂

受压破裂:局部过载或应力过高导致的损伤。

疲劳破裂:在弯曲应力超过疲劳极限时开始,最终导致轴承圈或保持架开裂。

热开裂:两个表面严重摩擦产生的热量导致的裂缝。

结论

许多轴承故障是可以避免的。通过对轴承损伤根源进行深入分析,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,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,从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,降低维修成本。